找到相关内容6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浪子回头金不换

    的那只大黑狗,还吃了它的肉,我欠下的命债太多了,业债太多了,所以才"积业成疾",是我的真心忏悔、诵经回向,与它们解了结,化了怨。大黑狗不但不再记恨我,而且还在梦中亲近我, 说明它也得到了解脱, 我决心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12/19390517097.html
  • 少一点指责,多一份宽容

    失误,根源还是要推到别人的身上。   当我们习惯以这种方式来面对问题时,常常问题反被我们越搞越大,矛盾也会越来越难以解决。   而我们的心上时时放着别人的不是,记恨着别人的过错,或仅仅是一次的误会...

    清清水云间

    |宽容|沟通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2370635520.html
  • 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

    出来呢?打个比方,在面对是非纷争的时候,仔细看看自己的心,有没有对别人记仇,记恨,用各种方法想尽办法打击别人?看到他人的优异表现时,能不能随喜赞叹,还是心怀竞争和嫉妒呢?看到他人的不幸,是包容,还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0640484.html
  • 善解忍辱的功德

    一般人通常都在这个层次之中。所谓‘勉强忍辱’,就是说,在普通的情况下,并不忍辱。若有受人侮辱的情形,即使是极小的事情,也会引起反感的破口相骂,甚至于动手记恨。只有在特种情况下才忍辱,譬如,在上司面前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1088081.html
  • 前世今生谈爱情

    。这种遗弃的行为,会造成另一方深深记恨,这种恨意,将在未来的时空中,会产生“报复”的行为(尤其是所谓“报复”的行为,尤其是所谓“恶意遗弃”)。遗弃他人的一方,本身将会留下“亏欠”的记忆,对于被报复,...过一生,相反的,而是在面对彼此的问题时,积极寻求解决之道,好好互相善待。争争吵吵在所难免,如果能保持理性的态度,有诚意的互相沟通,互相体谅,不要记恨(从某种角度而言,因为自己有问题,才会记恨别人,如果...

    紫空居士著

    |情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3259441.html
  • 爱的醒悟——献给我生命中如母的佛

    。就算是看病水平不够也可以理解。但是也不能说不是心梗就是不重就可以随意羞辱老人,甚至于看不上老人家,不让她接着住院,说是怕影响不好,不就是说话重得罪某些人吗?老人年记大拉糊涂也不行吗?这也要记恨,之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3275220.html
  • 看破放下,自在法乐

    走不出的困惑和茫然。只是世间总有那么多的人执迷不悟,缘来的时候不知如何面对,缘去的时候才开始追悔和报怨,所以得不到心爱的人便疯狂地报复和记恨,在错过的友情里消融激情和意志,以至于被无穷的愁情烦事所累,...

    慧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40382437.html
  • “道”是什么?

    有“见思惑”二障就不能出离六道,不能了脱生死。因此佛说:攀缘心是生死的根本。如何辨别攀缘心呢?可从怨亲的分别上看,放不下对亲属、亲朋、情侣的执着过爱,放不下对怨家对头的记恨,总是挂在心上。经常想过去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155678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十三

    ,显示持戒的严谨;城中乞食,次第乞已,一方面让众生得见佛,实为方便游化,成就一切众生布施,另一方面要平等视有情,要接受种种待遇,吃各种食物,要保持威仪,不愤怒,不记恨,不结怨,这是忍辱的修行。饭食讫,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5381536.html
  • 佛法治病的真理---2

    指出:“世上任何药,众多与繁杂,无药如法药,比丘众喝饮。喝此诸法药,老病死不侵,禅修能亲见,病愈再不取。” 提婆达多在小的时候给了悉达多太子很多的麻烦,但是悉达多太子并没有记恨在心,他来请求出家还是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084626.html